实现0级认证,千禾味业聚焦战略结构性复苏

Nov 3, 2025 IDOPRESS
日前,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在其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,千禾味业上市伊始就制定了聚焦调味品领域的战略,不会盲目扩张。未来,乡镇市场的蚝油需求会陆续打开,市场规模潜力广阔。

文丨李振兴

日前,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在其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,千禾味业上市伊始就制定了聚焦调味品领域的战略,不会盲目扩张。未来,乡镇市场的蚝油需求会陆续打开,市场规模潜力广阔。

2025年第三季度,千禾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,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.87亿元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.6亿元,上述指标虽出现一定幅度下滑,但多项核心指标已显露复苏迹象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一业绩表现既反映了调味品行业整体面临的餐饮需求疲软、竞争加剧等共性压力,也体现了千禾味业的修复能力。并且,千禾味业始终保持产品高品质,在消费者认知中已形成较强辨识度。

首家0级认证调味品企业

2025年10月31日,千禾味业0系列酱油获得中国调味品行业首个清洁标签产品0级认证。这一突破不仅是对企业品质管控能力的权威背书,更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,其价值在政策、市场、技术三个维度均有体现。

从认证标准的权威性来看,该认证体系源于欧盟,0级为最高等级,要求企业建立覆盖“原料甄选—生产制作—包装储运”的全链条风险管控体系。

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四川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国军明确指出,千禾味业通过该认证意味着其产品“加工过程中无人为添加添加剂,且无添加剂带入风险,品质对齐发达国家先进水平”。认证过程的严谨性更凸显其含金量,涵盖原料审核、工艺审核、现场审核及全品类抽检四大环节,每一项均达到国际领先标准。这种严苛标准下的品质证明,恰好回应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关切,成为重建品牌信任的关键支点。

政策适配性构成另一重核心优势。当前国家正推进食品添加剂“减量、减种类”(简称“双减”)行动,《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》等政策明确引导企业采用天然原料及工艺。同时,将于2026年12月实施的《GB/T18186-2025酱油质量通则》取消“配制酱油”类别,全面转向纯粮酿造标准。

千禾味业0级认证产品完全契合这一政策导向,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评价称,千禾味业“实现配料干净酱油规模化生产,不靠添加剂等外源物增鲜防腐,正加速行业品质升级”。

市场需求端的契合度更为显著。多项研究报告显示,配料干净酱油已成为家庭采购首选,头部品牌在配料干净酱油细分市场占据五成份额,预计未来三年在品质酱油市场占比将升至63.9%。千禾味业通过包装焕新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,作为行业首家,将配料表置于包装正面,清晰标示4—5种天然原料,破解“配料表陷阱”痛点。这种“认证背书+透明展示”的组合策略,精准击中了消费者“吃得健康、吃得安全”的核心诉求。

聚焦调味品

千禾味业始终坚持“专注调味品产业”的核心战略,在酱油、醋、蚝油等品类的多元布局中,既保持了核心品类的竞争优势,又通过品类协同实现了市场覆盖的最大化,展现出清晰的战略逻辑与实施路径。

伍超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,“这是一个专业化的时代,必须抵制跨领域扩张的诱惑”,并将未来2—3年的核心品类锁定为酱油、醋、料酒、蚝油四大类。

这一选择既基于调味品市场的刚需属性——2024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已达1041亿元,且仍保持品质升级趋势,也源于企业在发酵工艺上的技术积淀。2019年至2025年3月期间,千禾味业产品历经16324次抽检且全部合格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100%,这种品控能力为多品类拓展奠定了基础。

核心品类酱油的深度运营构成战略基石。作为占营收64%的主力品类,千禾在酱油赛道聚焦“配料干净”细分领域,通过180天、380天等不同发酵周期的产品矩阵,覆盖中高端市场。

随着《酱油质量通则》(GB/T18186-2025)新国标的即将实施,行业将从“指标竞争”转向“品质竞争”,千禾味业凭借0级认证与规模化生产能力,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指出,“千禾的酱油生产已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品质可控,为行业树立了标杆”,这种标杆效应将持续转化为品牌竞争力。

醋与蚝油等品类的布局则体现了“互补性扩张”的战略逻辑。醋品类作为第二大收入来源,其12%的营收占比虽不及酱油,但已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与渠道基础。

蚝油品类被伍超群寄予厚望,伍超群认为其“在乡镇市场普及度低,增量空间巨大”,有望成长为公司第二大核心产品。

这一布局的合理性在于消费场景的高度协同——酱油、醋、蚝油均为家庭餐桌高频使用的基础调味品,能够满足消费者“一站式采购”需求,同时共享线下经销商网络与品牌认知。2025年三季度东部、北部经销商的增加,正是这种品类协同与渠道下沉相结合的直接成果。

生产与渠道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放大了布局价值。在生产端,千禾味业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可实现多品类的柔性制造,不同品类共享原料甄选体系与质量管控标准,既降低了新增品类的边际成本,又保障了品质一致性。

在渠道端,与沃尔玛等主流商超的合作中,千禾味业不仅实现了酱油品类的高端化突破(如沃尔玛清退氨基酸态氮低于1.0g/100mL的产品),更借助渠道优势推动醋与蚝油的同步上架,形成“主力品类带次主力品类”的销售格局。

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,千禾味业线下渠道收入同比增长3.69%,经销商数量净增49家,其中东部和北部市场分别新增21家和13家经销商。

这意味着在经历2025年3月舆情风波后,千禾味业通过品质公示、渠道深耕等举措逐步重建市场信任,区域扩张战略初见成效。

从盈利质量来看,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未受损。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,该季度毛利率达到37.41%,不仅高于2024年同期的36.20%,更显著优于34.44%的行业平均水平。这一数据印证了千禾味业在原料把控、工艺升级等方面的投入成效,也与伍超群强调的“6+6双重发酵工艺”所带来的品质溢价形成呼应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千禾味业正处于“舆情修复期”向“品质增长期”的过渡阶段。尽管短期业绩仍受2025年3月舆情风波影响,但37.41%的毛利率、3.69%的线下渠道增长等数据,已证明其核心竞争力未受根本冲击。

(责任编辑:zx0280)